BiiTii

  • 首頁
  • 游戏
  • 动漫
  • 影视
  • 文章
  • 美食
BiiTii
Hello!!
  1. 首页
  2. 游戏
  3. 正文

谁都讨厌的“刷好评”,是早就趴在Steam上吸血的寄生虫

2022-12-01 46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我那门专业中有一个学术分支叫做“古典文献学”。这个分支中,“目录学”是一个必修的项目。这门学问符合许多大众对学术研究的认知。其相关的著作,我都基本只能看个“目录”,与黑格尔的《小逻辑》在我心中的地位不相上下。

但即便如此,我也不会否认这门学问的重要性。甚至我会认为,在现代社会,对“目录”的认知,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来得重要。

谁都讨厌的“刷好评”,是早就趴在Steam上吸血的寄生虫

因为建立“目录”的目的,是为了“分类”。而“分类”做想要达成的效果,是便于人去“筛选”。

如何“筛选”出我们所需要的信息,是当下这个“信息时代”,对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的技能。活在互联网中的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接收着超出限度的信息,这些信息杂乱无章且毫无脉络,你以什么样的“标准”进行“筛选”,决定了你所身处的“信息茧房”的大小。

谁都讨厌的“刷好评”,是早就趴在Steam上吸血的寄生虫

各位上学的时候应该没少在课本里看到“信息时代”这个词

而最近,《兵马俑》与《大多数》这些游戏在Steam上“刷好评”的事件,为什么会引起玩家们的愤怒,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种行为在破坏玩家们的游戏筛选“标准”。

11月18日,B站游戏区UP主“独立游戏蜥蜴君”发布了一个视频,名为《什么时候国产独立游戏变成了这个样子?靠“特殊好评”来撑好评率的意义是什么?》。这个视频并不像他以往的视频那样,以介绍和点评独立游戏为主,而是着眼于最近处于风口浪尖的两个游戏——《兵马俑》与《大多数》的“刷好评”问题。

谁都讨厌的“刷好评”,是早就趴在Steam上吸血的寄生虫

根据视频所说,当时《兵马俑》这款游戏有着夸张的100%好评率,这显然非常不正常。这款由西班牙工作室Appnormals Team开发的动作冒险游戏,纵然在部分玩家群体中有着一定的好口碑,但游戏的整体素质,并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

于是,“蜥蜴君”展示了这款游戏的Steam评论区,并从中挑出了许多疑似“水军”的好评账号。

这些好评账号的评论虽然都比较“正常”,但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游戏库里只有一个游戏,也只发布过一篇评测。而评测发布时正好是游戏正式发售日,评测时的游玩时长都在1个小时左右,整体游玩时间则都在38到40个小时之间。

谁都讨厌的“刷好评”,是早就趴在Steam上吸血的寄生虫

对在Steam上有过游玩经历的玩家来说,这些特征都是相当不合常理的。因为,在这之中你看不到任何“个性”——每个人的兴趣、可供游玩的空余时间,以及想要写下评价的时间点,都可能大不相同。故而,这一批高度雷同的“好评账号”,无疑让人相当怀疑。

“蜥蜴君”将这些评论称之为“特殊好评”。无独有偶,这种“特殊好评”还扎堆出现在近期热度不错的国产独立游戏《大多数》中。

与《兵马俑》有些许不同,出现在《大多数》中的“特殊好评”,有着更进一步的特征:玩家账号中的游戏不再是只有一款,而是除了《大多数》外,还会有两到三款诸如《三国杀》《Artifact》《卡普空街机合集》等免费游戏。

谁都讨厌的“刷好评”,是早就趴在Steam上吸血的寄生虫

在关注度上,《大多数》无疑要比《兵马俑》高得多,但近期正因为一些游戏上的缺陷与下架问题而饱受争议。此时,再被爆出有“刷好评”的嫌疑,可以说直接将《大多数》与“Steam刷好评问题”,推上了玩家舆论的风口浪尖。

不少玩家对这一现象表现出相当大的愤慨,“游戏不好好做只会搞盘外招”的做法与玩家对“游戏”较为纯粹的追求,有着相当大的冲突。

谁都讨厌的“刷好评”,是早就趴在Steam上吸血的寄生虫

还有的玩家,对国产游戏在Steam平台上也能进行“刷好评”的操作感到意外。因为,Steam是个以付费游戏为主的平台,玩家评论时也必须拥有该款游戏,且如果是评价后退款的玩家,也会在评测中有所注明。故而,在许多玩家的认知中,在Steam上“刷好评”是个花费过高的行为,有种“吃力不讨好”的意味。

谁都讨厌的“刷好评”,是早就趴在Steam上吸血的寄生虫

《兵马俑》并非是国产游戏,其开发者与主要发行商都是国外的团队,按道理来说,他们很难有给游戏“刷中文好评”的意识。然而,《兵马俑》的发行商列表中,却还有着一个plusDSgames(加鸡腿游戏)。这是一家主要业务为推荐独立游戏的国内发行商,对国内市场的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故而,“蜥蜴君”认为《兵马俑》评论区中的“中文特殊好评”,主要出自于他们之手。

谁都讨厌的“刷好评”,是早就趴在Steam上吸血的寄生虫

再加上《大多数》这款纯正的“国产独立游戏”也采取了这样的手段,甚至比《兵马俑》要更为明显,这令“蜥蜴君”对众多“国产独立游戏”抱有了“恨铁不成钢”的态度。

事实也的确如此,Steam上一直存在着国产游戏“刷好评”的现象。

2019年,一款名为《丛林掠夺》的国产独立游戏,就因为明显的“刷好评”行为,而被Steam进行了下架处理。据悉,这款游戏的作者还有另外两款游戏,同样因为“刷好评”的行为,在这次处理中被一并下架。

谁都讨厌的“刷好评”,是早就趴在Steam上吸血的寄生虫

而近两年Steam上大批量出现的国产页游,也同样是“刷好评”现象的重灾区。虽然这些游戏大多评价等级都是“褒贬不一”或“多半差评”,但其好评区中的确不乏一些“特殊好评”的评测。

谁都讨厌的“刷好评”,是早就趴在Steam上吸血的寄生虫

国产单机游戏在千禧年前后的短暂发展后,因为一系列问题陷入了一段很长时间的停滞期。直到几年前的《中国式家长》与《太吾绘卷》爆火,才让Steam上的国产游戏开始有恢复元气的迹象。然而,近几年短暂的国产单机游戏复兴中,着实存在着不少的“乱象”,这次事件中的“刷好评问题”则是其中之一。也因此,很多人都在这次事件中,将矛头指向了一系列“不作为”的国产游戏。

谁都讨厌的“刷好评”,是早就趴在Steam上吸血的寄生虫

但必须说明的是,虽然不能否认有不少国产游戏采取了“刷好评”的方式来进行不正当竞争,但“刷好评”这件事绝非国产游戏所独有——某种程度上而言,全世界范围内的所有游戏开发者与发行商中,有着相当数量的一批人,都尝试过走这条“捷径”。

光是2017年1月,就有先后三个游戏工作室,因为“刷好评”暴露而被Steam下架了游戏。

月初,一位名为Vasily Bulygin的开发者,利用Steam的系统漏洞,创建了很多Steam账号来给自己旗下的三款游戏《bOllO》《Sekwere》《.atorb》“刷好评”。Steam方面在发现后,将这三款游戏都进行了永久下架处理。

谁都讨厌的“刷好评”,是早就趴在Steam上吸血的寄生虫

图中大意:我们(Valve)已经发现了可疑的行为,涉及该游戏的开发者Vasily Bulygin控制的多个Steam账户,这些账户被用来利用CommunitMarketplace并为他自己的游戏发布正面评论

由于这些原因,我们将结束与Vasily Bulygin的业务关系,并将他的游戏从销售中删除。 如果您之前购买了这款游戏,它仍可在您的Steam库中访问。

月中,一位名为Matan Cohen的制作人,与油管上的一位游戏主播Jim Sterling有过几番争吵。起因是Jim Sterling抨击Matan Cohen所制作的游戏《Art of Stealth》过于“垃圾”,双方为此进行了一番唇枪舌战。后来,Steam发现Matan Cohen同样是利用多个账户来给《Art of Stealth》伪造好评,于是就将这款游戏永久下架了。

谁都讨厌的“刷好评”,是早就趴在Steam上吸血的寄生虫

《Art of Stealth》游戏截图

月底,一位名为Lunyov Artem Pavlovych的制作人,被玩家举报疑似利用“马甲号”来给他的游戏《Platformica》“刷好评”,Steam方面在确认无误后,便将他的游戏全部下架。事后,这位制作人在Steam社区中发言回应这件事情,他承认了自己的所作所为,也认为自己的游戏被下架是“活该”的。

谁都讨厌的“刷好评”,是早就趴在Steam上吸血的寄生虫

他说自己“花了两年做了三款游戏,结果半天不到全部下架了,真是活该”

除了游戏制作人亲自上阵“刷好评”外,其实也有相当多的人,在专门提供这方面的业务。

2016年,游戏媒体PCGamesN就曾经对国外网站Fiverr做过调查。Fiverr这个网站是一个面向“乙方”的平台,用户可以在这里建立页面来给“甲方”提供服务,并收取酬劳。

谁都讨厌的“刷好评”,是早就趴在Steam上吸血的寄生虫

而PCGamesN在调查后发现,在这个平台上存在着大量的给Steam游戏写评论的“乙方”,你只需要付给他们5美元,并提供你在Steam上游戏的激活Key,就能够让他在Steam上体验你的游戏,并为你的游戏写下一个好评。

谁都讨厌的“刷好评”,是早就趴在Steam上吸血的寄生虫

一直到今天,这类业务你都仍然能够在Fiverr上找到,就连5美元的定价都没有太大的改变。

谁都讨厌的“刷好评”,是早就趴在Steam上吸血的寄生虫

有些用户甚至为了强调自身所提供服务的可信度,还会在自己的服务描述中,给自己曾经评价过的游戏列一个列表。

谁都讨厌的“刷好评”,是早就趴在Steam上吸血的寄生虫

图源:PCGamesN《It's about ethics in user reviews - how to get a positive Steam critique of your game for $5》

可以说,Steam上的“刷好评”行为早已是不分中外的普遍现象,从Steam采用好评系统那一天开始,这一行为就与Steam市场所共生——它寄生在Steam的灰色地带中,深入到了这个评价系统的每一个角落。直到今天,它已经成了无所不在的“灰色幽灵”。

纵观整个Steam的发展历史,你都能看到Steam与这种行为在进行着你来我往的交锋。

而这一切的起源,或需要从当下玩家已经不太熟悉的“绿光”时代说起。

Steam平台早期并不是一个“只要你交钱就能上”的游戏平台,新游戏的上线受限于审核人员的认知、喜好与效率,很多游戏都因此与发行无缘。为了改善这一现象,让更多的游戏获得上线的机会,Steam在2012年推出了“青睐之光”(国内玩家俗称“绿光”)计划,这个计划是在Steam社区中单独创建一个版块,游戏开发者与发行商能够在“绿光”中上传自己的游戏,并让玩家对其投票,获得赞成票较多的游戏,就能够直接在Steam中上线。

谁都讨厌的“刷好评”,是早就趴在Steam上吸血的寄生虫

“绿光”计划的影响相当深远,许多后世出台并沿用至今的措施,都可以追溯到这个时期,比如固定的100美元发行费用。此外,也正是“绿光”计划的铺路,让V社认识到了无论是多么奇怪的游戏,只要找对其受众,都能获得其市场,后来的Steam才会决定完全放开对新游戏上线的限制,开发者只要缴纳发行费用就能在平台上架自己的游戏。

谁都讨厌的“刷好评”,是早就趴在Steam上吸血的寄生虫

著名的《星露谷物语》便是出身于“青睐之光”

同样的,许多让玩家们甚为不满的负面现象,在“绿光”计划期间就已经各自有着苗头:吸引眼球的、大搞擦边球的游戏,更容易获得在“绿光”中获得支持;游戏质量非常糟糕,但制作人十分“有情怀”的游戏,在“绿光”中比比皆是。

谁都讨厌的“刷好评”,是早就趴在Steam上吸血的寄生虫

比如这一款《VR SM模拟器》

而在这当中,通过各种方式“刷赞成票”“刷好评”的行为,则是最为突出且与Steam官方纠缠至今的“顽疾”。

当时有不少开发者或发行商,会通过大量赠送游戏激活Key的方式,在玩家群体中拉票。而当游戏成功通过“绿光”上线后,他们也会继续采用这种方式来让玩家们给游戏打好评,从而获得更多的曝光率和更“好看”的好评率。

谁都讨厌的“刷好评”,是早就趴在Steam上吸血的寄生虫

当时淘宝上有不少Key商通过这种方式来囤积各种游戏Key用以贩卖

送Key行为的蔚然成风,也使得Steam上出现了不少群组,专门逼迫游戏开发者给他们赠送免费Key,否则就会在“绿光”中为他们投上不赞成的票。这与前不久《鳄鱼侦探布罗格》的主创,因为拒绝为一些“Steam鉴赏家”提供免费游戏Key,而被这些鉴赏家集体抵制的例子,可谓是一脉相承。

谁都讨厌的“刷好评”,是早就趴在Steam上吸血的寄生虫

这些群组中有着大量“机器人小号”,专门用来投票

此外,哪怕开发者无意通过“刷好评”的方式赢得这场竞争,只要他的游戏在“绿光”中出现,无论是还在投票中的,还是已经通过了“绿光”正式发行的,都会吸引来无数“神秘人”,为他们提供“刷好评”与“刷赞成票”的业务。

谁都讨厌的“刷好评”,是早就趴在Steam上吸血的寄生虫

屡禁不止,越发猖獗的“刷票”行为,让“绿光”的公信力大幅下滑。尽管Steam一直强调“绿光”中游戏的票数多少并不是关键,他们只是想通过玩家的行为来观察游戏所具备的潜力,但这种说法完全无法阻止开发者们去追求更多的“票数”。也因此,玩家们越发对“绿光”感到不满,更愿意去相信那些不走“绿光”通道,凭借自身游戏质量,通过Steam平台审核上线的游戏。

而这些问题,也让V社的老板G胖,将“绿光”称之为“选举失败的典型”。最终在2017年2月,Steam发布了《Steam的蜕变》一文,宣布将清除“绿光”这个Steam发展路上“最后也是最大的障碍”,放开了新游戏上线的限制,为游戏开发者们提供最直接的游戏发行渠道。

谁都讨厌的“刷好评”,是早就趴在Steam上吸血的寄生虫

可问题在于,“绿光”的存在,并不是“刷好评”现象得以存续的根源,Steam这个越发壮大的游戏渠道,才是无数游戏开发者与发行商“顶风作案”的目的。和手机软件市场中“刷好评”争取排行榜排位、首页展示等做法一样,在Steam中“刷好评”所求的同样是更多的关注度与曝光率,最终追求都是让自身的游戏获得更多的注意,从而挣取更大的商业利益。

谁都讨厌的“刷好评”,是早就趴在Steam上吸血的寄生虫

某位“刷好评”的开发者留言

即便失去了“绿光”这个极为方便的载体,Steam本身的评价系统,仍然存在着相当多的灰色地带,能够让这一行为存身。

而V社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在“绿光”计划的末期,他们就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整顿一系列乱象。

2016年9月13日,Steam更新了玩家评论系统的社区规则,在具体的更新说明中,有专门一个部分用来阐述Key对评论系统的影响。他们认为,免费Key很容易被人以“夸大评论分数”的方式使用——根据他们的调查分析,至少有160款游戏因为发放免费Key,而获得了更高的正面评价。

谁都讨厌的“刷好评”,是早就趴在Steam上吸血的寄生虫

图中大意:Steam Key一直是开发商免费赠送或通过其他在线或零售店出售的,这一点并没有改变。然而,这些Key最终很容易被用于夸大评论分数的方式。对整个Steam游戏的分析显示,至少有160款游戏的正面评价中,使用CD密钥激活产品的用户所占比例大大高于直接在Steam购买游戏的用户。当然,也有合法的理由说明为什么一个游戏会出现这种情况:某些游戏在Steam上有大量的受众,对游戏有相当热情的早期用户或Kickstarter支持者,他们对游戏的投入要大得多。但在许多情况下,Key的滥用是清楚且明显的,例如重复和/或大批量生成的评论,或来自与开发商有关的账户的评论。在这些情况下,我们现在已经采取了行动,禁止虚假评论,并将结束与违反我们规则的开发商的业务关系。虽然在社区中,用户举报滥用情况是很有价值的,但要检测这种情况何时发生,哪些来自Steam Key的评论是合法的,哪些是人为影响的,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

故而,为了避免Key的滥用,Steam虽然不会禁止开发商获得并发放免费Key,但自此以后他们将把通过Key激活游戏的玩家评论,从整个好评系统的评级中给剔除出去了。也就是说,自这篇公告发布后,用Key激活游戏的玩家无论留下多少好评,都不会影响到游戏本身的评级,这些评测的右上角也会出现一个钥匙图标,表明这个用户是使用Key来激活的游戏,并不是通过Steam商店直接购买的。玩家能够以此鉴别,这篇评测的可信度。

谁都讨厌的“刷好评”,是早就趴在Steam上吸血的寄生虫

2017年3月10日,这一规则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除了用Key激活游戏的玩家评论外,所有以免费方式获得游戏的玩家评论——包括礼物赠送、免费周末活动等,都将不计入整体的好评评级。自此,从“绿光”时代初期便开始的,以赠Key为方式影响游戏好评评级的“刷好评”行为,可以说是被完全杜绝了。

谁都讨厌的“刷好评”,是早就趴在Steam上吸血的寄生虫

然而“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即便Steam早在2017年就已经堵上了许多社区规则的漏洞,但从最近《兵马俑》和《大多数》所带来的风波上看,“刷好评”这一行为仍然存续至今。

除了这次事件中出现的那些疑似雇佣“水军”来“刷好评”的方式以外,我们还能看到许多游戏厂商采用“好评返现”“评论抽奖”等方式,来获得更多的游戏好评。

谁都讨厌的“刷好评”,是早就趴在Steam上吸血的寄生虫

通过这些方式来获得额外的“好评”,虽然为众多的游戏玩家所不齿,但如果单纯从Steam的规则来看,却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给这些游戏留下评论的账号,都是实实在在地购买了游戏,并且在游玩了一段时间之后留下了评测——站在Steam的角度,不论目的为何,他们都算得上是规则范围内的“正常客户”。

谁都讨厌的“刷好评”,是早就趴在Steam上吸血的寄生虫

买了游戏,玩了游戏,也给出了自己的意见,这些用户符合“正常玩家”该有的一切特征

为了探寻当下Steam“刷好评”市场的真实情况,我们伪装成了某位游戏发行商的工作人员,联系上了一位提供相关业务的负责人。通过一系列的咨询,我们了解到了他们最新的报价,以及一些具体的操作细节。

谁都讨厌的“刷好评”,是早就趴在Steam上吸血的寄生虫

在我们问到现在Steam是否还能“刷好评”的时候,对方给了相当明确的、肯定的答复。而在关于“刷好评”行为是否会带来风险的问题上,对方则表示任何“刷分”行为都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只不过目前为止他们还没遇到过。而且,他们也能够通过进一步优化“刷好评账户”的账户轨迹,比如优化游戏时长、优化文案等方式,来规避其中的风险。

谁都讨厌的“刷好评”,是早就趴在Steam上吸血的寄生虫

为了保护双方的隐私,以及避免一些不好的影响,我们隐去了聊天双方的个人信息

而当我们问到是否需要我们来提供“刷好评”的账号的时候,对方则表示相关的文案与账号他们都会提供,我们只需要把购买游戏所需要的花费付给他们就行。从这里可以看出,现在的“刷好评”业务提供方已经很明确地知道免费Key对他们来说是无用的,购买相关业务的客户必须把购买游戏的费用也提供给他们。

谁都讨厌的“刷好评”,是早就趴在Steam上吸血的寄生虫

在沟通的过程中,对方提供了一份今年8月份刚刚更新过的报价单。通过这份报价单,我们能够看出,当下的“刷好评”业务已经相当完善,能够提供数种不同类型的服务以供客户选择,从心愿单添加到具体的“好评”发布都有涵盖,连评论的“欢乐”选项都能够定向选择。

根据他们这份报价单中对不同类型服务的细节描述,我们能够发现他们已经经营了一批十分“拟真”的“好评账号”,这批超过500个的账号中不仅有新老账号的混合,还有这相当细致的分类,评测的字数、评测的“真实度”、评测的时长等都有着相当严谨的分级,还提供了一定的“售后服务”。

谁都讨厌的“刷好评”,是早就趴在Steam上吸血的寄生虫

夸张一点说,按照这份报价单中所提供的信息,以及我们与对方沟通中了解到的一些细节,在购买相关业务后,游戏方的确能够获得一大批足以比拟甚至超越真实玩家反馈的“诚恳评论”。即便真的与普通玩家的评论存在一定区分,但如果不是非常细致地去甄别,那么普通玩家可能很难从这些评论中看出什么“马脚”。

虽然这些具体细节,只能够说明我们所咨询的这一家业务提供方的情况,但其他类似的团队,既然能够在这个市场中存活下来,相信他们所提供的业务,也不会与此有本质上的差距。

而这些情况,都说明了当下的“刷好评”业务,基本都能够一定程度上绕过Steam的社区评论规则。他们提供的业务,的确位于Steam方面所禁止的范畴,但Steam方面,却很难从茫茫评论海中,精准地将他们找出来。

当然,后续Steam的运营人员能够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来把这些“特殊好评”逐一清理,甚至封禁相关的游戏。像《兵马俑》和《大多数》的评论区中,那些问题明显的“特殊好评”,如今已然留存不多。

但需要考虑到的是,即便一款游戏存在着相当多的“特殊好评”,也并不意味着就是这款游戏的开发商与发行商采取了违规操作。

虽然可能性不大,但给竞争对手“刷好评”或者“刷差评”的情况,仍然会出现。此前《鬼谷八荒》“创意工坊”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不满《鬼谷八荒》官方一系列行为的玩家们,为了将《鬼谷八荒》钉上历史的“耻辱柱”,与《三国杀》的“黑粉”们互相为对方游戏“刷好评”,以此争夺“Steam好评倒数第一”的年度闹剧,足以为说明现实的荒诞与无限可能。

谁都讨厌的“刷好评”,是早就趴在Steam上吸血的寄生虫

我们还为此写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在我们的后台搜索“互刷好评的《鬼谷八荒》和《三国杀》,谁才是真正的小丑?”

故而,如果Steam方面不能从规则层面杜绝这一现象,那么面对那些明显的“刷好评”现象,仍然需要比较慎重地甄别与惩罚,并不能采用“一杆子打死”这种粗暴的方式,否则可能会把事情推上更坏的局面。

所以,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游戏玩家们相当厌恶“刷好评”这种干扰玩家甄别游戏的“标准”的行为,也不满于这种行径对整个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的破坏,但在这种行为已经完全契合Steam社区规则的当下,我们已经很难有足够妥当的方式来根绝这一现象。

我们不知道未来Steam能否通过进一步的规则完善来克制“刷好评”行为,以目前“八仙过海”的情况来看,这种私底下的“盘外招”,仍然将存续相当一段时间。

只能说,希望玩家们以后能够慎重看待Steam商店中的那些好评,尽量从多方面考虑这款游戏是否适合自己。此外,积极举报那些明显有着异常的游戏,也能够提升Steam官方处理这些问题的效率。

谁都讨厌的“刷好评”,是早就趴在Steam上吸血的寄生虫

很多年前,我在淘宝上给一个卖家打了个差评。我当时买了什么东西我已经记不清了,但那个商家的反应,却让我印象深刻。在我打下那个差评后,三天我就接到了不下十个电话,对方的语气从客气到不满再到愤怒,让我删除那个差评的“交易”,则从返利到退款再到送礼。

我删掉了那个差评,但什么都没要,只是为了让他以后别再烦我。从那之后,我意识到了我对一个商品的评价,在我的眼中与销售方的眼中,价值是不一样的。从此,无论我对一件商品评价如何,我都很少在其销售平台上进行评价。

对那位商家,我并没有什么情绪上的意见。我很能理解在淘宝那个大家都是“好评如潮”的平台上,一个刺眼的差评会给他们带来多大的影响。只是,每当我打开这些购物平台时,看着用户评价栏里“虚假的繁荣”,总会感到莫大的讽刺。

如果可以,我并不希望Steam会变成那个样子。相信你们也不希望。

原文链接:https://www.3dmgame.com/original/3743836.html

标签: 暂无
最后更新:2022-12-01

黑 亚当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标签聚合
免费 Anaconda 游戏 预告 微软 最终幻想16 电影 影片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中美合拍动画大作《白蛇:缘起》新预告 12月21日情定前生 《毒液》新剧照海报曝光 毒液太霸气以毒攻毒以暴制暴 《伊藤润二 Maniac》海报公布 明年1月19日开播 “超人”亨利卡维尔发神秘视频 回应“退演超人”报道 新海诚动画电影《铃芽户缔》新剧照角色 11月11日上映 旧忆再燃!圆谷制作公布全新策划《奥特曼档案馆》
盘点动漫超奇葩发型角色 想要真实再现难上加难 《泰拉瑞亚》官方宣布提前进入冬休 最终更新明年1月再开 《间谍过家家》全新舞台剧宣传片 2023年3月开演 佩德罗好友警告他演好《最后生还者》剧集:这是伟大游戏 铁血战士首周票房1.3亿 成为单周票房冠军 日媒票选最喜爱男性漫画家 富坚义博排第二

COPYRIGHT © 2022 . ALL RIGHTS RESERVED.

BiiTii